当水墨画遇见元宇宙!徐悲鸿笔下的雄鸡“振翅高飞”的幕后
发布时间:2023-05-28点击:[]次


 山石翠竹,雄鸡傲立

——这是best365网页版登录人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是徐悲鸿先生于1953年赠予best365网页版登录人类博物馆的【开馆贺礼】

寄托了他对人类博物馆的厚望,也满怀着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欣喜

也是徐悲鸿与人类博物馆首任馆长林惠祥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二人因抗日筹赈结识,因共同的爱国赤诚结下深厚情谊,成为一生挚友。

 

这幅意义深远的徐悲鸿水墨画《雄鸡图》

会和元宇宙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见证【元宇宙遇见水墨画】

5·18国际博物馆日,best365网页版登录人类博物馆与我院电影学院共同推出的《雄鸡图》动画作品以及相关AR/VR体验揭晓了答案。

将“水墨”、动画与“AR/VR”相融合,是水墨交互动画最前沿的艺术探索。

而这一系列的探索,背后则是我院电影学院陈俐燕副教授带领best365网页版登录智影动力实验室,历时一年创作而成。


央视频:

当国画名作遇上元宇宙,超乎想象!

 

新福建:

《雄鸡图》是徐悲鸿于1953年赠予厦大人类博物馆的开馆之礼,被厦大珍藏了70年后,在厦大电影学院陈俐燕副教授团队的探索中,《雄鸡图》终于和元宇宙碰撞出了火花——《雄鸡图》系列水墨数字作品诞生。

 

东南网:

国风影片融合数字人、3D水墨动画、虚拟拍摄、AIGC水墨风格生成等多种新兴技术,讲述《雄鸡图》背后的故事,同时结合AR /VR互动体验,让师生身临其境感受“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威风神韵。

 

海峡导报:

《雄鸡图》国风短影以徐悲鸿的画风为原型,融合数字人、3D水墨动画、虚拟拍摄、AIGC水墨风格生成等多种新兴技术,讲述《雄鸡图》背后的故事。

 

厦门日报:

以徐悲鸿的画风为原型,融合数字人、3D水墨动画、虚拟拍摄AIGC水墨风格生成等多种新兴技术,讲述《雄鸡图》背后的故事。

 

闽南日报:

由best365网页版登录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我院电影学院联合出品的《雄鸡图》国风影片及AR/VR互动体验首次亮相。

 

众多媒体先后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但这样一个具有突破性、前瞻性的作品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雄鸡图水墨动画展示)

 

1 创作思路:中国水墨画的创新之路

为什么选取《雄鸡图》作为国风影片的主角?项目执行制片人,best365网页版登录档案馆的谢华斌老师谈到了本次创作合作的初心。

徐悲鸿笔下的鸡往往都具有很深的历史寓意。徐悲鸿在抗日筹赈时期以《风雨鸡鸣》闻名,象征着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的抗争。而这一幅《雄鸡图》则绘制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开馆贺礼赠予厦大人类博物馆长林惠祥。

图中雄鸡冠似烈焰,眸亮如星,昂首啼鸣,意喻着饱经风雨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饱含着他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欣喜。

选定了主角,陈俐燕智影动力实验室团队开始了探索和科研性质的创作。

最终呈现的短片以徐悲鸿的画风为原型,结合工笔画设计,奠定了影片基本风格。画面风格既有细腻灵动的“工笔”,又有画情诗意的“写意”

而表现形式既有3D水墨动画,又有VR、AR等新型沉浸式交互方式

导演陈俐燕在影片研创的过程中谈到,“基于元宇宙技术的《雄鸡图》系列作品旨在探索传统水墨与数智技术的结合形式,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团队期望通过研创最前沿三维水墨技术,进行民族化、本土化创作。”

 

(短片中的数字人讲解员)

2 创作历程:致广大而尽精微

传统水墨艺术语言如何在元宇宙中展现出全新的魅力和可能性?徐悲鸿画作背后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如何通过数字化的创意形式表达?

——由于影片视效风格与技术应用无从参考团队从0到1的研发历程充满了波折。而陈俐燕科研团队智影动力实验室在审美表达、艺术表现形式、制作技术以及交互设计上进行了多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创新。

难题一如何让“水墨雄鸡”破次元壁,振翅飞翔?

中国水墨留白写意,而现代三维建模技术具体写实,两者天然矛盾。因此在三维游戏引擎中制作水墨风格模型难度很大。

如何让脱胎于水墨画中的雄鸡活起来?如何在保留水墨国画真实质感的前提下,在元宇宙中再现雄鸡的神韵姿态?团队对此进行了诸多探索。

为模拟雄鸡的一步一动,团队师生多次走入养殖场,观察公鸡走路、啼鸣的真实情态,拍摄了许多公鸡走路、奔跑、展翅等动作的视频。

“同学们将视频裁成一帧一帧反复观看,通过研究鸡的肌肉纹理与骨骼,仔细揣摩其运动轨迹,力求格物致知。”

(访谈团队成员:赵钰迪、李晓丹)

(水墨雄鸡建模图) 

除了对真实雄鸡的刻画描摹以外,艺术提炼也是动画的一大重点。

谢华斌老师特地请来best365网页版登录艺术学院研究中国水墨画的资深教授毕士明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动画造型课。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布满了毕教授所绘的公鸡跑、跳、飞等场景,加深了成员们对于中国水墨画中写意动物姿态的理解,最终实现了水墨雄鸡的动作仿真模拟。

难题二雄鸡的水墨羽毛从何而来?

中国水墨画的精髓在于留白写意,而水墨与动画的创新性结合,核心在于鸡水墨羽毛的动态表达。

如何将三维模型渲染出写意笔触?团队开启了近五个多月的摸索试验

“以往的动物羽毛主要使用毛发系统来制作,但由于我们需要实现国画的渲染效果,毛发系统并不匹配。并且,因为雄鸡展翅时羽毛也会扇动,如果直接贴一整块羽毛上去,有损画面美感。因此团队成员们决定对每一根羽毛进行独立建模,独立贴图。在羽毛的一张一合中成功重现雄鸡的灵动与飘逸。”

(访谈团队成员:王艺霖、陈文琳)

(雄鸡羽毛建模图)

 

难题三如何让“水墨雄鸡”破次元壁,振翅飞翔?

如何将徐悲鸿先生注重中国画线条的技法融入三维动画之中,将中国水墨画的工笔与写意结合,是项目初期萦绕在团队成员心中的一道疑云。

不仅如此,《雄鸡图》项目是虚拟拍摄+水墨风格的首次尝试,网上可以参考的资料很少,这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影片中有一段真人出演的镜头,团队采用虚拟拍摄的方式,实时合成人物和三维虚拟背景。后期通过AIGC技术将真人表演转成水墨动画。

“过往经验中,水墨风格制作采用的是机器学习模型把图像逐帧转化为动画风格。但AI给每一帧转换风格之后,每一帧的画面风格并不统一,帧与帧差异相当之大,衔接起来的结果不流畅。”

“团队为此开发了相关插件,将图像调整成特定风格。模型训练工作量大。那段时间成员们经常在工作站通宵。

(访谈团队成员:张馨木、刘嘉怡)

(基于AIGC插件的水墨风格生成) 

除此之外,在短片原创配乐这方面,短短的几分钟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大量心血和巧思。

这次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是和历史人物对话的过程:一次次的推翻重来,一次次走入那段历史。

在反复打磨后,最后组合使用了长笛、竖琴、提琴等交响乐器,发挥它们叙事性、色彩渲染、歌唱性等特长,以呼应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应的情感和氛围。在讲到林惠祥和徐悲鸿的相识时,前面提琴的叙事改为木管和提琴的合奏,增强了歌唱性与情感张力,歌颂他们伟大的友谊,同时竖琴加入,渲染温暖、动人的色彩。”

(访谈团队成员:廖梓强) 

而在VR/AR体验中,观众在观展时,也可以用智能设备对准文物,眼前将出现一片广袤的竹林,观赏到雄鸡在林中散步、打鸣的飒爽英姿。静态的展品在AR技术下“活”了过来,观众可以在互动中更加沉浸、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VR体验中,观众可以通过对左右摇杆、抓握键的控制,复现雄鸡啼鸣、雄鸡振翅、雄鸡飞行、雄鸡漫步等场景,跟随雄鸡的脚步观察山石竹景的变化,极富参与感与交互性

考虑到雄鸡啼鸣的音效随场景移动而变化的问题,对左右音道进行了区别设计,使观众可以感受山石上、竹林里、平地上各不相同的听觉体验。

(访谈团队成员:娄益国、钱月凯)

 

成果展示:当水墨画遇见元宇宙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徐悲鸿一直秉承的创作理念,影响了无数后人。而创作团队在让“水墨画遇见元宇宙”的过程中,也深深被这样的精神鼓舞着。

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意境美,雄鸡的精神神韵与风采,都在元宇宙沉浸式的虚拟体验和互动中,也在3D水墨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动力

文|张敏、田原、王艺霖

 

Top